茄子的種家常做法 一、魚香茄子用料:茄子2個、柿子椒1個、紅椒1個、食鹽1茶匙、色拉油適量、蔥姜末各10克、泡紅椒10克魚香汁:醬油15克、醋10克、料酒10克、白糖20克、雞精10克、水淀粉10克做法:1、茄子切片,放1茶匙鹽拌勻,茄子腌制10分鐘左右,擠出水份2、青紅椒切丁,鍋中放色拉油,茄子過油炸,撈出3、鍋中留底油,下蔥、蒜、姜末炒香,再放入泡辣椒碎炒出香味后,放入茄子4、翻炒均勻后,調入魚香汁,炒至茄子入
食用茄子的禁忌事項 1、吃茄子的時候最好不去皮。茄子皮的營養價值很高,尤其是維生素B,這是維生素C的“最佳搭檔”。維生素C的代謝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的支持,帶皮吃茄子有助于促進維生素C的吸收。另外,茄子去皮后因其中的微量元素鐵被空氣氧化,很容易發黑,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最好也不要去皮吃。由于種植過程中有可能使用農藥,建議燒煮茄子前一定要清洗干凈。2、生吃茄子是會中毒的。生茄子中含有一種叫做茄堿的毒素。
茄子的營養價值 茄子的營養,也較豐富,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以及鈣、磷、鐵等多種營養成分。每100克含有蛋白質2.3克,脂肪0.1克,碳水化合物3.1克,鈣22毫克,磷31毫克,鐵0.4毫克,胡蘿卜素0.04毫克,硫胺素0.03毫克,核黃素0.04毫克,尼克酸0.5毫克,抗壞血酸3毫克。此外,還含有維3.抗衰老茄子含有維生素E,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,常吃茄子,可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致增高,對延緩人
讓茄子少吸油方法 都知道茄子是很吸油的蔬菜,茄子做得不油不好吃,一定要用油炸軟或者煸透才能充分入味。但是現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,油吃多了對身體不好。那么如何讓茄子既美味又不吸油呢?以下幾點可以幫你輕松做到。1、茄子切成薄片后用鹽水泡后再炒制。2、鍋內不放油,直接將茄子放入干炒至茄子軟蔫,然后盛出像平時做菜那樣去炒。3、將茄子切成薄片后放入微波爐轉幾分鐘直到茄子變軟再炒。4、將茄子上鍋蒸軟再炒。
茄子的養生功效 1、抗衰老茄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,常吃茄子,對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作用。2、降低膽固醇茄子含有葫蘆巴堿及膽堿,在小腸內能與過多膽固醇結合,排出體外,以保證身體血液循環正常。因此,高血脂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、咯血、紫癜、壞血病等患者,常食茄子大有裨益。3、保護心血管、降血壓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,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,有軟化血管的作用,還可增強血管的彈性,減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及滲透性,防止毛細血管破
茄子老嫩判斷有方法一個妙招就解決 茄子是我們常見的一種蔬菜,但是大家要知道,茄子的老嫩對于茄子的品質來說影響可是極大的。所以,我們在購買茄子的時候,一定要學會如何判斷茄子老嫩的方法 ,今天就教大家一個小妙招,讓你一招分辨老嫩茄子不會錯。這有一個可靠方法,就是看茄子“眼睛”大小。茄子“眼睛”長在茄子的萼片與果實連接的地方,那里有一白色略帶淡綠色的帶狀環,菜農管它叫茄子的“眼睛”。“眼睛”越大,表示茄子越嫩;越小,表示茄子越老。同時,
皮膚癌不能吃茄子 1、平時在飲食當中我們應該多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c,這兩種維生素能夠有效地抵御癌癥的侵入,皮膚癌可以通過手術來治療,但是在手術之后我們應該多吃一些補氣養血的食物,比如大棗,龍眼。2、由于我們手術過程當中會缺失一定的氣血,飲食方面我們應該注意多吃一些滋陰補腎的食物,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,比如,菠菜,水白菜,茄子,香蕉,葡萄,海參,甘蔗,都有一定的滋陰的作用。3、認識當中可以多吃一些核桃仁,白木耳,
茄子不能亂搭配 100克紫茄中維生素P的含量高達720毫克以上。維生素P能增強人體細胞間的黏著力,改善微細血管脆性,防止小血管出血。此外,茄子中的皂苷具有降低血液膽固醇的功效,與維生素P協同,可提高微血管的彈性,有利于心血管病的防治。茄子美味營養,可它和誰搭幫能更好地發揮食療作用?而和誰又不太對脾氣呢?茄子+螃蟹 可能危害腸胃茄子+螃蟹=腹瀉蟹肉性寒,茄子甘寒滑利,這兩者的食物藥性同屬寒性。如果一起吃,腸胃會不舒
如何炸茄子少吸油 1. 主料:紫皮茄子、青紅椒、姜、蒜、蔥 配料:郫縣豆瓣醬、油、鹽、淀粉、生抽、老抽、蠔油、醋、糖、麻油、水2. 茄子切成條,放入鹽水中浸泡十分鐘;再撈出瀝干水分,撒一些干淀粉拌勻;(用鹽水浸泡后再裹一些干淀粉可以使茄子在油炸過程中少吸油)3. 鍋中放入適量油,燒7成熱,把茄子放入炸,注意保持中火和不停翻動,以免炸糊;撈的時候用勺子按壓一下炸過的茄子,可以再控出一些油來。4. 炒鍋內留少許底油(油
茄子的大養生的功效 一、抗衰老茄子含有維生素E,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,常吃茄子,可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致增高,對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的意義。茄子的養生功效二、清熱解毒用于熱毒癰瘡、皮膚潰瘍、口舌生瘡、痔瘡下血、便血、衄血等。中醫學認為,茄子屬于寒涼性質的食物。所以夏天食用,有助于清熱解暑,對于容易長痱子、生瘡癤的人,尤為適宜。消化不良,容易腹瀉的人,則不宜多食,正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所說:茄性寒利,多食必腹痛下